在城市更新与建筑改造的浪潮中,建筑拆除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,其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、周边环境稳定以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。严格遵循建筑拆除的基本规则,是确保拆除工程顺利推进、规避潜在风险的关键所在。本文将对建筑拆除的核心规则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解析,为行业从业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。
一、施工前期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控
(一)合同与安全协议签订
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前,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是明确各方权责、保障施工安全的首要步骤。施工合同需清晰界定工程范围、工期、费用结算等关键条款,避免后期纠纷;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则着重约定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、监理单位等主体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,包括安全投入、隐患排查、事故处理等内容。通过合同与协议的约束,促使各方严格履行职责,为拆除工程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。
(二)施工方案与应急预案编制
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拆除工程的行动指南。施工组织设计需结合建筑结构特点、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,规划施工流程、资源配置和进度安排;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则针对拆除过程中的高风险作业,如承重结构拆除、高空作业等,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。此外,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涵盖火灾、坍塌、触电等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,明确应急响应流程、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,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、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。
(三)专家论证与方案审核
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拆除工程,如高度超过 5 米的建筑拆除、大型桥梁拆除等,需依据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。专家团队将从技术可行性、安全可靠性等角度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,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。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结果对方案进行完善,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,方可组织施工。这一环节有效避免了因方案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,保障了拆除工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。
二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与规范操作
(一)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与监督
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,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关重要。这些人员需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,负责对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。从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佩戴,到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,再到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设置,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需全方位把控,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,消除安全隐患。
(二)施工前、中、后的全面检查
1. 施工前检查:施工作业前,需对拟拆除物的实际状况进行详细勘察,包括建筑结构的稳定性、内部管线分布、周边建筑物距离等;同时,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、人员是否完成安全培训、施工机具是否性能良好等。只有在各项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,方可开展拆除作业。
2. 施工中检查:作业过程中,应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安全防护措施,如遇恶劣天气需暂停高空作业并加固临时设施。同时,随时检查作业机具的运行状况,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;关注物料堆放情况,避免因堆放过高或不稳导致坍塌。
3. 施工后检查:拆除作业完成后,需对场地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,确保无残留的不稳定结构或危险物品;同时,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,如建筑垃圾是否及时清理、扬尘和噪音控制是否达标等。
(三)拆除顺序与作业规范
拆除工程施工必须遵循“先切断电源、水源和气源,再拆除设备管线设施及主体结构”的原则,避免因能源未切断导致触电、泄漏等事故。在主体结构拆除过程中,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及附属设施,如门窗、装饰面层等,再拆除承重结构,防止建筑突然坍塌。此外,严禁立体交叉作业,避免上下层同时施工导致物体坠落伤人。
三、特殊场景下的针对性规则与应对措施
(一)结构安全保障
对局部拆除可能影响整体结构安全的建筑,必须先进行加固处理,再开展拆除作业。加固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,如采用钢结构支撑、碳纤维布粘贴等技术,增强结构的稳定性。同时,在拆除过程中,应对拟拆除物的稳定状态进行实时监测,利用传感器、全站仪等设备采集结构变形数据,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。
(二)地下物与有限空间拆除
拆除地下物时,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、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,如设置支护结构、进行沉降监测等。对于有限空间拆除施工,应先进行通风换气,并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,方可进入作业。作业过程中,必须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,保持空气流通,严禁采用纯氧通风换气,防止发生爆炸或中毒事故。
(三)危险品处理与应急响应
若拟拆除物涉及生产、使用、储存危险品,如化工厂、加油站等,拆除施工前必须先对残留物进行全面检测和妥善处理。通过专业的清洗、中和、回收等手段,消除危险品的危害,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。在拆除过程中,如发现不明物体,应立即停止施工,保护现场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,避免因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。
四、拆除物料管理与环境保护
拆除过程中拆卸的各种构件及材料应及时清理、分类存放,确保其处于安全稳定状态。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,如钢材、木材、砖石等,应进行分拣和回收,实现资源再利用;对于建筑垃圾,则需按照规定运至指定场所进行处理,严禁随意倾倒。同时,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,如设置围挡、洒水降尘、使用低噪音设备等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。
建筑拆除的基本规则涵盖了施工前、中、后的各个环节,从制度建设到现场操作,从安全管控到环境保护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。严格遵守这些规则,不仅能够保障拆除工程的安全、高效进行,还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。